笔趣阁 最快更新重生帝国崛起 !
徐世昌不停的在心中算计着王林的话,但最终还是只能摇头否定。既便是如此,规模也太庞大了。
全国有那么多地方,别的不说,单单只是一个省,少则十多个市,多则二十。这么多加在一起,单单是每年的教育经费就要几百万,如果全国加在一起的话,恐怕得上亿吧?
虽然日后维护起来的费用不会这么多,可到那时还是要建新的学校的。因为按照王林的计划,适龄儿童是都要进入学校去上课的。只是这一条规定,就足以让每一个市都至少需要几十所学校才能满足需求。
“不行,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还得严格控制学校的数量。这建设学校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徐世昌说。
“我说老徐啊,这规矩是死的,人可是活的。咱不会想点别的办法吗?例如工业园区,那里有几十万的工人,这就是几十万个家庭。我们完全可以让每一个工厂拿出一部分钱来,然后由政府出地皮来建设学校。这样的话,工人们等于一家人都可以待在这边,对工厂的发展以及扩建是很有利的。”张野笑着说道。
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但却可以利用那些工厂来办事。那些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现在一个个的可是富的流油。
而且现在工厂高层的工作任务也早就改变了,以前是想尽了办法的提高产量,然后去拉订单。现在的情况完全转变了,他们已经不需要再去想办法提高产量,更不需要去为订单发愁。而是不断的在基层跑着,对工人们驱寒温暖,生怕这些工人被别人给抢走。
对于他们来说,工人就是他们的财富,只要这些熟练的工人还在,他们就能保证源源不断的货物产出,利润也能源源不断的进入工厂。
别以为张野什么也不管不问的就非要这么干。其实在此之前,张野还是做过调查的。也正是在得知了这种情况之后,他才会这么决定。
工业园区无非也就是建设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以及一所高中一共三所学校。这对于数百家工厂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一个工厂拿出来一千块就能解决了,而且后续又不让他们负责维持运转。
其实按照现在的物价,建一所学校根本就花不了多少钱。地皮由政府来出,他们只不过需要买些建材,然后雇佣一些工人来建房子就是了。现在一间普通的民房,所有成本加在一起大约需要十多块钱。如果是现在最流行的红砖楼板房,一间大约需要三十两银子。
而修建教室的话,一间大约需要七十两银子,两间需要一百二十两银子,三间则只需要一百六十两银子。这个是因为中间有一道墙是可以两间共用的,不用在单独砌墙,中间也没有那么多的墙,只需要加上一道房梁就可以了,最贵的还是钢筋。
当然了,价格是按实际情况来决定的。例如民用,不管是百姓个人,还是工厂使用,这些东西都是按照市场价来买的。可如果你能得到政府的批文,那么恭喜你,你可以从国营工厂拿到成本价的价格,另外在加上运费。
如果这么搞的话,三间教室只需要一百四十两银子左右就能建起来。而三间教室就能容纳一百五十个学生上课。
台儿庄工业区,作为中华帝国的第一个大型工业区,这里的地位被凸显的特别的重要。目前中华帝国几乎所有热销的产品,几乎全部来自于这里,而且还是供不应求。同时为了保证工业区的正常运转,政府甚至申请了派遣部队进驻这里,负责拱卫工业区的安全。
在其他省份的工业区内,政府在建设的时候也有过考虑。基本上都是大家商量好的,比如说,我生产布匹,哪一片是我的销售区,那么这一片你的货就不能进来。当然,如果我的产量不足,不足以供应这一片区域,那么你可以把货放进来。
同样的一个道理,如果某一个产业的市场已经饱和,那么其他地方在修建工业区的时候,也就不会再考虑这个产业。
当然,这只是大家商议后的决定。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这个决定还没有实施。别的不说,就拿徐氏纱厂来说吧,它是目前整个中华帝国规模最大,产量最大的纱厂。可如今他的销售区域也只在山东而已。
每个月平均有百分之十的货出给外省,连山东本地的市场都不能填满。而徐老也更是急的不得了,要不是厂子周围实在是没地了,他都想直接贷款去再将工厂扩建一倍。
现在的徐氏纱厂基本上已经算是中华帝国的品牌货了,质量好,颜色好,价格还便宜,深受百姓的喜欢。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数量越来越多,很多人也都能买的起这些。
原本布匹基本上算是半奢侈品,可现在已经慢慢的沦为快速消费品了,谁家一年不添个三四身衣服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
“徐老,晚辈又来打扰您了!”徐老的厂长办公室内,一名三十来岁的男子,一脸笑容的打着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