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快更新两汉往事 !
我前边介绍过,周昌这个人说话不利索,胆子却非常正,三个字就能概括他的性格——不怕死。只要让他认准个理,九头牛都拉不会来,不和你比划个一二三不算完。刘邦在世时,只有这位仁兄开始较真,刘邦就开始头大。
也许大家会疑惑,就这么一个人,称帝后的刘邦为什么还要把他留在身边?
事实上,原因也是很简单。
一是有用。
周昌这个人虽然执死理,但不是个糊涂蛋。由于他说话的能力很差劲,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想事情上。一件事出来,他会翻来覆去把事情琢磨的稀烂,然后精挑细选几个简单的词汇表达出来,如果用词过多,就他那说话方式,讲完一件事得需要一整天。
因此,每逢他说出的话,都是深思熟虑也一针见血的东西。简单点说,这些东西对刘邦很有用。
当然,如果刘邦对周昌的意见有疑义,通常情况下会拍拍屁股走人,绝不愿意卯着劲和他争辩,因为那是一件极为费力的事情。如果你不想信的话,大可找个结巴争辩一场试试,肯定能把结巴累的半死,也能把你气的半死。
由于双方不容易发生争执,就不容易把事情闹僵,这反而让周昌更容易执死理,还不容易被砍头。结巴,在有些时候反倒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本,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说出来会砍头,他说出来反倒增添了一些笑料。
如此一来,周昌成了西汉初期唯一一个啥话都敢说的主。
其二是忠诚。
我们整天在讲“忠诚”,而真能把这两个字讲明白的人没几个。说实话,这两个字我也讲不好,但我清楚,周昌的行为配得上这两个字。
这个人心诚志坚,身守大义。于公,他一身正气,眼里揉不得沙子;于私,却没半分计较。这个人当过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又做过赵国丞相,可一直以来,都是个穷光蛋。他之所以能够震慑那么多人,是和他那一身正气分不开的。
这个人不迎合,不盲从,认准一件事,就敢和任何人叫板,包括刘邦和吕雉。以天下为重,以自身为轻。为国敢于担当,为义勇不畏死。这种人,无论是在两千年前的汉朝,还是两千年后的今天,都是值得崇敬的。
就这么一个人,刘邦如果不把他留在身边简直是对不起自己,更何况刘邦还是识人认人方面的绝顶高手。
写到此,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因为依然没把这个人介绍清楚,但还是收笔吧。
我之所以在这里对周昌做了这么一个介绍,是为了让大家弄明白他深受刘邦器重的缘由,也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吕雉接下来的行为。因为不闹明白周昌这个人,会让我们对下边的故事情节感到莫名其妙。
几经周折,周昌终于迈进了大殿。
吕雉怒视着周昌,恨不得冲上去咬他一口,她对这个人真是恨透了。
现在的周昌反倒若无其事地走了过来,规规矩矩地磕了个头,行了个大礼。
没等周昌把礼节搞完,愤怒的吕雉都离开凤銮冲了过来,张口就来了这么一句,“你不知道我怨恨戚姬吗?为何不放赵王进京?”
这种**裸的狠话都讲了出来,真是被周昌给逼急了,气急败坏完全能形容她此时的状态。吕雉算是坏的可爱,一点不藏着掖着,把坏事都说的掷地有声,冠冕堂皇。佩服!佩服!
要说老寡妇发飙了,按理说周昌应该收敛一点,多磕几个头,多认个错,然后套套近乎,才便于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