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我是王富贵 > 第507章 吞了盐商

第507章 吞了盐商

东南的豪族凑到了一起,这倒不是说他们彼此勾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又或者有什么组织,把他们鼓动到一起。

毕竟编造个神秘组织,充当幕后黑手,已经是很久以前的套路了。

这些豪族世家原本甚至相互敌对,斗得你死我活。

能凑在徐家,共同商议对策,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朝廷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已经撼动了他们的根基,再不行动起来,就真的没活路了。

废两改元,居然恐怖如斯!

想当初王岳跟陆炳分析,世家大族控制地方,摆在台面上的两手就是土地和货币……废两改元,不简单是把白银铸成银币那么简单。

而是为了兑换方便,各地都开设官银号,首先在主要城市,主要的商业地带,然后向广大县城推进,最终的目标,要让任何一地的百姓,方圆五十里之内,就能找到一家官银号。或者至少保证有一家兑换点。

这套官银号的体系出现之后,自然就垄断了大宗交易。

朝廷收税款项全都存入官银号,商人买卖货物的款项,也要走官银号。

更恐怖的还在后面,官银号会给百姓提供小额贷款!

杨博就注册了一家名为三义的银行。

这个银行就是专门负责给农民贷款。

其中由官银号出资五成,杨家出资五成。

三义银行向百姓提供小额贷款,所有贷款,均以银元计价,并且年利率不得超过百分之十。

杨博欣然接受,实际上他已经在做这件事情了。

比如他给韩三提供贷款,而韩三则是利用贷款,从他手上购买了铁锅和煤炭,然后又把生产出来的食盐卖给他,他再拿着食盐去赚钱。

别看杨博给的利息很低,但是每个环节都有赚,最后下来,利润是相当惊人的,基本上是直接翻倍,原地升天。

跟王岳修炼了这么多年,杨博是终于能一展所长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杨博过去想跟崔士林比,又想跟徐阶叫板,结果到了现在,他看明白了,自己真正擅长的还是摆弄钱。

师父跟自己讲的金融,也没有什么复杂。

无非就是利用资本的力量,去调配资源,让生产销售,整个环节更加顺畅。

他和传统的钱庄票号,区别也很明显。

那帮人是靠着货币牟利,追求的是不劳而获,食利盘剥。

自己不一样,自己追求的是双赢。

虽说很多时候,这个双赢是指他赢两次,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他不是吃干抹净的人。

还是拿韩三他们举例子,这一群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灶户,再几次出售食盐之后,累积已经赚了超过一千元。

金钱的刺激总是最直接的,昔日混得最差的灶户村,居然成了所有人羡慕的存在。

韩三趁机吸收了周围十个村子,共同成立个制盐场……经过短时间的磨合,他们每年的产量突破二十万引。

这是什么概念,一引二百斤,差不多能够三四十人一年吃的,二十万引,就是七百万人的量,差不多能承包一个布政使司了。

这个产量放在以往,那也是顶级盐商的极限了。

这才几个月的功夫,就轻易达到了。

不得不说,资本的力量,在生产这一块,真是摧枯拉朽,完全是横扫碾压。

更可怕的是在利润的驱使下,工人们疯狂改进制盐工艺。

前面就提到过,两淮等地的盐场普遍采用晒煮结合的办法,灶户会先把海水引入盐池,利用阳光蒸发,期间还会利用灰淋法,去除杂质,得到澄清的卤水,然后再把卤水放到锅里熬煮,得到食盐。

但是在一些地区,人们已经发现了,即便不用熬煮,继续放在太阳下暴晒,卤水底部也会析出洁白的食盐。

这就是晒盐法!

晒盐比煮盐好太多了。

一个铁锅能有多大?而晒盐的盐池,却可以弄到几亩,几十亩方圆。而且由于借助阳光的力量,也不用浪费燃料了。

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过去既然有这种办法,老百姓为什么没有推广开呢?

道理很简单,他们为什么要多生产食盐?

生产越多,朝廷盐商剥削越多,根本看不到收益,替别人赚钱,傻子才干呢!

现在却是不一样了,多产盐是真的会赚钱的。

就在盐城,大面积的盐池出现了。

盐工们首先将海水引入第一个池子,进行初步的晾晒,然后不断向别的池子引水,期间海水的盐分不断浓缩,水中的杂质沉淀,当引入第九个池子的时候,就可以等候出盐了。

老天保佑,没有下雨,一夜海风过去,池底析出了洁白的食盐!

成了!

真的成了!

这是多少盐啊!

保守估计,也有数百引之多!

没用铁锅,没用煤炭,直接就弄出了食盐,而且还是很干净那种,这可真是发达了。

他们原本被划为灶户,专门煮海制盐,现在不用灶台了,是不是灶户这个名称,也就到此为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