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那年,我初中毕业。
署假期间,大哥带我去了一趟宁波。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舟山去其他地方,也算是第一次开了眼界,见了世面。
村子里土地不多,劳动力有余,70年代初就买了一只运输船,增加点集体收入。
开始几年聘了对面长白的老大和个别船员,慢慢都有村里人代替。
每年组成2一3组搭配轮流下船。
那一年大哥做船上业务员。就是安排货运计划、运费结算以及港口进出报关办证等。
那次是装瓦片去宁波。
我俩在家里吃好中饭听好气象出门。
那时每户都有有线广播,每个整点都会想起熟悉的声音:
“…大目洋,猫头洋,渔山,大陈渔场,南到偏南北,乂到乂级,阵风乂级…”。
气象与海边人性命相关。至今,一些老人还有每天收所气象的习惯。
根据气象这两天天气很好。
船停靠在边上马岙公社的一个码头,我们走了将近半小时。
货已装好,等我们一到就解缆开船。
这是一艘木帆船,就是没有机器动力的。
船也不大,10多吨。
船员合力用篙子把船撑离码头。
老大在船尾把着舵,引领船头的方向。
乘着船借力向外飘的时机,其他3名船员合力把位于船中央的船蓬升起来。
根据风向和风力固定好胎蓬的牵绳,船借着风力快速向长白港方向行驶。
船头上还有一顶头蓬,因为是重船,拉了一半。
很快船就驶过家门。我坐在后八尺的位置,那是生活区,舱内是四张高低床,和一口烧饭的土灶。
看着海水疾速向后流去,没啥浪花也没啥声响,很是惬意。
当船要驶出长白港西边口子的时侯,老大叫船员把中蓬放下来一半。
听老大在说是为了防止边上山风削下来太过厉害。
弄堂的风特别大,应该是这个道理。
出了口子船向西南方向满帆前进。
其他船员没事都去休息。我陪着老大在船后。
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宽阔的海面。
往西北看过去茫茫无际,太阳离海平线只有2一3米高的样子,把周边的天空和海面都染成了红色,非常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