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铁汉子 > 354 【蛰伏几日再说】

354 【蛰伏几日再说】

笔趣阁 最快更新铁汉子 !

杨格与窦纳乐的谈话,在火车停在正阳门车站时才结束。

临下车前,杨格叮嘱了窦纳乐一句话:“尊敬的大不列颠王国及印度皇帝维多利亚女王陛下登基西周年的庆典,贵国政府最好能够邀请鄙国皇帝陛下亲临祝贺,邀请电报或者国书越早呈递〖总〗理衙门越好。”

窦纳乐虽然来华任职不久,对当前大清国的政治局面还是颇为了解的,立即意识到杨格要趁机搞鬼。不过,对于英国资本来说,可能在杨格手里会如〖日〗本那样全面开放的市场,好过在满清皇帝手里,打一下让一步,羞姜答答被迫开放的市场;对英国在远东的战略来说,杨格是执行者,皇帝只是一个幌子,杨格的要求达成与执行英国战略的积极性相关;对英国既有的在华利益和发展来说,割裂的大清国更好应付,杨格所为无疑是割裂之举,正中大英帝国的下怀!

嗯,得到这句话,也算是这趟亏本旅程的一个报偿吧!

在禁卫军混成团的一连骑兵护送下,杨格让梅香回了南河沿子,自己则到贤良寺给恩师李鸿章请安问好。

西跨院的书房内,檀香氤氲而炭火熊熊,李鸿章听着杨格说起与德国人和英国人的交道,强要压抑心中的激动,尽量不表露在容色中,可端着茶碗的手却终究出卖了老中堂的心情。

有了实力就是好啊,十五万新军的作用不仅仅是保家卫国 还能够牵引德国和英国在远东的决策,以前与洋人打交道想象不出的条件,今儿就这么着由杨格实现了。当然,这是战略上的一种投机行为,也只有把远东乃至世界政局看得清楚的把各国的脉搏拿捏到位的杨格才能投机成功。哎哟,想想从天津出发赴日谈判至今,真不知道是自己这位老师在提携学生,还是学生在提携老师?

李某人在英国的时候,好说歹说才搞了三百万英镑的贷款,还是分期拨付;这杨格在火车上说了一通就也搞了三百万英镑的贷款,加上前番偿付〖日〗本赔款向英国人和德国人的贷款,看来,英国人是着实要把〖中〗国新军当成有偿的枪杆子使了。杨格看得准,能拿捏把英国人搞整的服服帖帖的,这就是本事!

这份本事啊,连李鸿章都觉得有些眼热呢。

“恩师刘砚帅和张香帅不日即赴京述职,依尧帅、寿抚帅、王夔帅也将如期赶到,依您看学生是蛰居几日再面见皇上,还是明日就进宫去?此节学生着实拿捏不稳,还得恩师把舵掌握才行。”

方才还觉得有些眼热的李鸿章心满意足了,笑眯眯的瞅了得意弟子一眼,揭开茶碗悠悠的品了一口香茗才说道:“你道皇上是好糊弄的?你回京来皇上焉能不知?之所以没有派侍卫接车,乃是皇上也不想在此时与你谋面。你们呐这一见面恐怕就是天地变色喽!明儿,老夫替你递个折子,就说你偶染风寒不敢抱恙面圣,待休养几天再行入宫请安吧。”

杨格也是此意。

年节将至,各地督抚都要回京或者遣人回京述职,请皇帝和太后安;各国公使也要致贺并递交国书。届时朝会上势必有一场“大战”杨格并不认为那是皇统和立宪的决战之机,只是借英国人的邀请之便,集中朝臣、督抚中赞同和依附新政者之力量,达成“请皇帝出洋考察政治……”的机会而已。

对杨格来说,请出光绪就是胜利!

一个久居宫中被亲贵们包围的皇帝不可能具备对世界的洞察力,不可能为国家今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教育改革合格之领导者,也不可能从世界的角度看待〖中〗国内部的民族问题,抛开短浅的满族特权观而建立民族平等、〖民〗主共和的意识。德国不用去,那地方的政治体制不符合当前〖中〗国政治走向的需要,还是英国这样逐渐走向虚君共和的立宪国家适合光绪去看一看。

光绪出洋,首辅大学士和辅政亲王执政,杨格的话语权顿时就加大到几乎可以操持国务的地步。等光绪出洋回来,生米煮成了熟饭,还能咋地?捏着鼻子吃下去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