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何日君再来 > 第82章 厚德义举

第82章 厚德义举

安沭明肃然而立,拱手一揖道:“俞先生菩萨心肠,心怀百姓,把祖传密技无偿公开,活人无数,可谓功德无量啊,我代全县百姓谢过先生!”

俞立信忙侧身避开,连连长揖道:“不敢不敢,大人折煞某了!某为乡邻们略尽微薄之力,何敢当大人之言?大人为我乡邻不远万里而来,爱民如子,呕心沥血,此次救灾,更是万民称颂,大人之功绩卓著,必将青史留名!”

幸亏雨水天气并未持续太长,正月十七日太阳终于黄澄澄地挂在天上,至此死亡人数止于六人,包括抗灾前死亡五人和一名不小心滑落悬崖因公殉职的衙役,安沭明长长舒了口气,一面悬赏请当地人寻找殉职的衙役尸身并抚恤其家人,一面将这次灾情及救灾措施、经过尤其是发现新的急救法并在全县普及之事详细整理成文书,并请求尽快拨款偿还县衙借款,打发人快马上报州府,死亡的五人是在灾情发现之前发生的,殉职的衙役仅一人,家属情绪稳定,想来不会影响政绩。

只是往钱庄借了二千三百两,若争取不来拨款,就得从来年赋税里还,财政就要吃紧了,安沭明暗暗庆幸,自己终归经验欠缺,差点就在这事上栽了跟斗,亏得若儿是个有福气的,随便结识一个小丫头就能带来俞至诚这个能人,旺父啊,哈哈,回头赏她五十两让她买些好玩意儿。

安沭明在俞立信相助下压力倍减:大哥找的师爷虽然钱粮上精明,能力也有,却不了解南方山区情况,了解南方情况的县尉等人大多是平庸之辈,只知听命行事,俞立信解了他燃眉之急,安沭明心中感激,看他短短十天不到就瘦了一圈,道:“此次赈灾俞先生居功甚伟,还请先生留在县衙当文书吧,本县必不慢待于你。”

俞立信为难,拱手道:“县尊大人有命,本当遵从,只是开学在即,接替的夫子一时不易寻找,我若贸然离开,却是让山长先生为难,只好辜负县尊大人了。”

安沭明微微蹙眉,叹道:“这却是本县没福了。”

略一沉吟又道:“这样吧,你先回去,我抽空亲去贵书院面见山长先生,若能找到替代之人,先生还请来帮我。一来你公务之余还可进县学,且近两年科举,越发看中实务,历练两年,与你科举有益,二来你有如此之才,理应为民谋福,为圣上分忧。”

俞立信回到俞厝村时,带回了一个安县令亲笔书写的“厚德义举”牌匾,俞大有激动得举着牌匾沿着全村绕了一大圈:“看看看看,县尊大人说咱们村‘厚德义举’呢!”

村里老者个个颤巍巍抚摸着牌匾,老泪纵横:“青天老爷啊,青天老爷知道咱们村都是好人。”

俞大有带头捐了十两,俞立信捐八两,村里家家这两年都有余钱余粮,多的一二两少的几十文,筹集了四十两,很快在村口建起了一个巍峨的牌楼,把“厚德义举”牌匾高高挂在上面,剩余的钱还够在旁边盖个亭子,供行人避雨、歇脚。

自牌楼建成后,俞厝村声名远扬,小伙子大姑娘一下子成了抢手货,方圆几十里都以跟俞厝村结亲为荣,这牌匾是俞立信被县尊大人请去安沭明一心为民的形象随着牌楼的建起在俞厝村人眼里越发高大清晰起来,自此以后不论换多少任县令都没法超越安沭明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可见任何时代做官的,只要真心为民办实事,不用刻意宣扬,民众自会在心中为你树立一座碑。

俞立信被县尊大人请去协助救灾的事迹不久就传遍周边村镇,于是媒人们纷至沓来,方氏起先还兴致勃勃,毕竟凝姿也十一岁了,现在相看婆家也不算太早,然而一路挑拣下来,发现要选出合适的还真不容易,大户人家来说媒的,不是庶子就是品行不出挑的幼子,门当户对的,不是婆婆小姑难以相处就是家境比自家清贫,自家心肝似的宝贝女儿怎么能去别人家受苦呢?结果到后来就有俞立信夫妇眼光高不好说亲的流言出来,方氏颇为烦恼,后来再见到媒人就只说女儿还小想多留两年,干脆也不细问了。

这日冬阳高挂天上,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阿君正在画室给一件衣服作画,只听一个女子尖利的声音高声问道:“请问这是俞先生家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